(健康醫療網╱記者蘇湘雲報導)
半夜亂吃、三餐不定時,竟會損害皮膚保護力?!美國一項動物實驗發現,用餐時間不定時、混亂、半夜亂吃零食,很容易干擾皮膚生理時鐘運作。舉例來說,有的酵素可幫助皮膚抵抗紫外線傷害,當皮膚生理時鐘受干擾,白天時酵素功能便大打折扣,皮膚抵抗紫外線能力也跟著減弱。
吃東西不定時 可能造成一些皮膚問題
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彼德‧歐丹尼爾二世大腦研究所、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研究團隊近日在〈細胞報告〉期刊(Cell Reports)發表上述研究。研究作者認為,這代表人類晚上太晚吃東西、吃東西不定時,皮膚可能也會變得比較脆弱,較無法抵抗陽光曝曬,長期下來,還可能讓皮膚提早老化,或引發皮膚癌。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彼德‧歐丹尼爾二世大腦研究所神經科學系主任約瑟夫‧高橋表示,這項研究令人感到驚訝,吃東西時,一般人多半不會注意這與皮膚有關。
老鼠吃東西不定時 皮膚較無法抵禦紫外線傷害
研究人員以夜行性老鼠做研究,這些老鼠多半只在傍晚吃東西,研究人員讓這些老鼠在白天吃東西,這對老鼠來說,飲食時間很不正常。結果發現,這些老鼠白天一旦接觸紫外線B波,皮膚受損狀況就會比晚上接觸紫外線來得嚴重。當皮膚受紫外線傷害時,有種酵素XPA可修補受損肌膚,研究也發現,老鼠XPA分泌生理時鐘受干擾,到了白天,酵素活性就會變差。但老鼠若按平常習慣,傍晚才吃東西,XPA分泌循環便不會受干擾,即使白天接觸紫外線,皮膚也較不會受到傷害。
按時吃飯 肌膚較能抵抗紫外線傷害
高橋博士表示,這就好像一個人若按時吃飯,白天時,肌膚抵抗紫外線能力就會比較好,但如果吃飯不定時,就會干擾皮膚生理時鐘運作,結果就可能像老鼠一樣。研究作者補充,未來需要進行更多研究,才能了解飲食習慣、紫外線傷害之間有哪些關聯性。
出處來自:健康醫療網/健康醫療網更多健康資訊